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慢性病管理已成为国家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门慢病代码作为慢性病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门慢病代码的内涵、作用、应用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门慢病代码的内涵
门慢病代码,全称为慢性病管理门类代码,是我国为便于慢性病管理而制定的一套标准化代码体系。该体系以国际疾病分类(ICD)为基础,结合我国慢性病防治实际,将慢性病分为10大类,共计300多个亚类。门慢病代码的制定,旨在提高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门慢病代码的作用
1. 提高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门慢病代码将慢性病进行分类,有助于医务人员对慢性病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2. 促进慢性病防治资源的优化配置。门慢病代码有助于各部门、各地区对慢性病防治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提高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协同性。门慢病代码的统一使用,有助于各部门、各地区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
4. 提高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可追溯性。门慢病代码有助于对慢性病防治工作进行全程监控,便于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
三、门慢病代码的应用
1.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可根据门慢病代码对慢性病进行分类、登记、报告,提高慢性病诊疗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2. 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可通过门慢病代码对慢性病防治工作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政策、调整策略提供依据。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通过门慢病代码对辖区内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提高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针对性。
4. 公共卫生部门。公共卫生部门可通过门慢病代码对慢性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评估,确保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门慢病代码的挑战
1. 代码更新不及时。随着医学的发展,一些新的慢性病不断涌现,而门慢病代码的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 代码使用不规范。部分地区、机构在门慢病代码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影响了慢性病管理工作的质量。
3. 信息化水平不足。慢性病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信息化水平不足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影响了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效率。
门慢病代码作为慢性病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挑战,我们应不断完善门慢病代码体系,加强代码使用培训,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广大医务人员、公共卫生工作者要充分发挥门慢病代码的作用,共同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慢性病防治规划(2017-2025年)[R].
[2] 王晓燕,刘立新,陈慧敏.(2018).门慢病代码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35(5),623-626.
[3] 张晓亮,张志勇,张晓东.(2016).门慢病代码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8(1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