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简称“川师”,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自1946年建校以来,川师已走过七十余载风雨历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被誉为“西部教育明珠”。本文将围绕四川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展示这所百年名校的辉煌成就。

一、历史沿革

四川师范大学铸就教育辉煌,谱写育人新篇  第1张

1. 创建初期:1946年,四川师范大学前身——四川省立成都师范学校在成都成立。1952年,学校更名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迁至乐山,1978年迁回成都。

2. 发展壮大:1985年,学校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3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

二、学科建设

1. 学科体系:四川师范大学拥有完整的学科体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

2. 重点学科:学校设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校级重点学科28个。

3. 学科优势:在学科建设方面,四川师范大学注重特色发展,形成了以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为优势的特色学科群。

三、人才培养

1. 教育理念:四川师范大学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2. 教学模式:学校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人才培养成果:近年来,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科研创新

1. 科研平台:四川师范大学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2. 科研成果:近年来,学校科研成果丰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项30余项。

3. 科研团队: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四川师范大学,这所西部教育明珠,历经七十余载风雨历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川师将继续秉承“明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四川师范大学官网. http://www.sicnu.edu.cn/

[2] 中国教育在线. http://www.eol.cn/

[3]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http://www.moe.gov.cn/jgsz/moejdjgszjs/

[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http://www.cast.org.cn/